不要鉴错:红耀州与紫定,身价云泥之别!
北方的耀州窑和定窑几乎在同一个时空产生,一青一白,起点都是一样的。
到了宋代,定窑中的紫(酱)釉化身网红产品,受到文人墨客的纷纷打call,甚至皇帝贵妃都来凑热闹。
其实,紫定和耀州窑的酱色釉都是以铁为着色剂,也是仿漆器之作。
耀州窑的酱釉又叫做“红耀州”,其数量较多,仅次于青瓷,千万不要因为“红耀州”的数量多,就觉得它们在当时不够高级,它们受欢迎的程度超出你的想象。

△ 北宋 耀州窑柿红釉葵口碗,耀州窑博物馆藏

宋 酱釉葵口碗,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宋代是漆器使用的第二个高峰,能把自家的产品烧成漆器的模样来卖是可以赚钱糊口的。
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不论是定窑还是耀州窑,入窑烧制后如果没有合适的温度,釉面呈色完全随它所欲,不分青红皂白是分分钟的事,一坨坨也很常见。

△ 釉面的红色分布不均匀,一片片的
那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市场的上的价格还相差那么多?
釉色分布不均匀是绝大多数单色釉瓷的通病,整器发色匀称,都是高级货。
紫定和红耀州的釉色从外面看差别不是太大,但是红耀州的釉色要相对加亮一点,估计是釉面里的铁元素含量要更高一点。
有行家形容酱釉紫定为“宝色内蕴”,形容红耀州为金属光泽明亮如新。
悟性有高低,想象无国界啊!

△ 左 北宋 耀州窑酱釉盏托,2017年纽约苏富比成交价 3.25万美金 ;
右 北宋 定窑酱釉盏托,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 左 北宋 耀州窑柿红釉碗,2014年纽约佳士得;
右边 北宋 定窑酱釉盏托,LALLY旧藏
看了釉色在外,肯定要辨别有内涵的胎土的,那才是重头戏!
宋代定窑的胎土洁白细腻,一般定窑器物胎质薄而轻。
耀州窑的胎色灰褐或者灰色,胎质比定窑稍粗糙,胎土含铁量比较高,底部多加施白色化妆土。
想在宋代多如牛毛的窑林江湖里混口饭,那得拿出真功夫,工匠们必须学会扬长避短、把绝活做到极致才是守艺人的素养。
定窑选择胚子好加名人加持,不愁没出路、没资源,在当今拍卖市场中早就是亿元俱乐部的一员了。

△ 左 北宋 耀州窑柿红釉斗笠盏,2019年 香港苏富比VS右 北宋 定窑酱釉斗笠盏,出光美术馆藏
耀州窑自然有自己的想法,厉害之处在于把劣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把纹饰的剔刻做到浮雕感,立体得甚至有点像贴上去的一样。
所以,拿釉色比工艺肯定是两败俱伤。

青釉剔刻花卉莲瓣口葫芦执壶
北京保利2019上半年
成交价:RMB 30,475,000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紫(酱色釉)定、红耀州的在市场上的成交数据,供各位参考:

△ 北宋定窑酱釉葵口盘
成交价 100万 港币
2015年 香港佳士得,临宇山人旧藏


北宋 紫定柿釉六出葵口碗(68万)
H 7cm D 19.4cm
2019香港保利秋拍

△北宋 耀州窑柿红釉斗笠盏
成交价 37.5万 港币
2019年香港苏富比

宋代耀州窑柿红釉葵口盘一对
D 11.8cm
成交价:216,000港元

△ 北宋 耀州窑柿红釉瓶
成交价47.5万 港币
2015年苏富比

北宋 耀州窑柿红釉斗笠碗
成交价 25万 港币
2016年香港佳士得

△ 元代 耀州窑柿红釉梅瓶
成交价 240万 人民币
2019年北京保利春拍“十面灵山居”专场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责作者自负,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