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馆之“海昏侯博物馆”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5-04-15
导读:
刘贺 海昏侯 他是汉武帝之孙,4岁封王,19岁登基,27天被废为庶民,10年幽禁,29岁封侯,终年33岁史书载其荒淫迷惑,乱汉制度流传两千余年; 然而海昏侯墓的重见天日,向世人映射出一个博学多才、文雅精致的贵族青年; 许是上天垂怜,由于其墓地历史上经过地

刘贺 海昏侯
他是汉武帝之孙,4岁封王,19岁登基,27天被废为庶民,10年幽禁,29岁封侯,终年33岁…史书载其“荒淫迷惑,乱汉制度”流传两千余年;
然而海昏侯墓的重见天日,向世人映射出一个博学多才、文雅精致的贵族青年;
许是上天垂怜,由于其墓地历史上经过地震和数次洪水,从而得以侥幸逃脱于一次次的盗墓,终于在两千多年后,让世人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刘贺。
起于王侯,坠于尘埃,声名蒙尘,何其唏嘘!汉废帝刘贺的一生短暂而传奇,两千多年后的我怀揣好奇走进海昏侯博物馆探探究竟。
1. 权威印记

图:"大刘记印"&"刘贺"私印
在海昏侯博物馆的众多珍宝中,两枚印章看似低调却意义非凡。
左边印钮为精致龟钮造型,龟在古代象征吉祥好运,为王侯及高级官吏所用。印面阴刻篆书"大刘记印"四字遒劲有力。如果说这枚印章彰显着墓主人尊贵地位和无上权力,那么右边的私印,则是墓主人身份的铁证。
该印为覆斗钮造型温润古朴,据说被发现时在主棺内墓主人腰腹处,应为随身佩戴的私人用印,当考古专家们小心翼翼的清理印面之后,赫然呈现出“刘贺”二字!可想而知当时现场的人该是何等激动,两枚印章,方寸之间,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揭开了墓主人刘贺的神秘面纱。
2. 最多最全的金币
走进”金色海昏“展厅,立马被眼前的金灿灿的光芒吸引,身边不断听取“哇”声一片!海昏侯墓出土了480件,重达120公斤的各类金币,按照今时今日的金价,啧啧啧,小一亿呢……西汉王朝,真不贵是历史的一个“黄金时代"!

图:褭蹏(niǎo tí)金& 麟趾金
在所有金币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褭蹏(niǎo tí)金和麟趾金,在博物馆中沿路打卡的icon都是褭蹏金的形状。
褭蹏金俗称“马蹄金”,因其形状酷似马蹄而得名,底部呈椭圆形,顶部有凹槽。麟趾金的形状类似于兽蹄,底部较平,顶部有凸起,看起来像一只尖头小靴子。
这两者是西汉时期的两版黄金“纪念币”,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公元前95年汉武帝在祭祀活动中获得了白麟、天马和泰山黄金三件祥瑞,于是下诏定制了这两版黄金“纪念币”,作为“荣誉勋章”和”祥瑞之礼“赏赐给诸侯王、有功之臣等。


图:金饼
金饼是海昏侯墓中数量最多的金币,形状圆润,表面光滑,边缘有些不规则,数百枚金饼堆放在一起,金光闪闪,场面相当震撼。看着它们规则的立于立柱之上,好像即将出炉的甜品,表面的金黄好像蛋液在高温烘烤下的焦香酥脆,总有一种想一口吞下大快朵颐的冲动。
每枚金饼重约250克,和马蹄金、麟趾金相当。有些金饼上刻着“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等字样,记录了金饼的铸造时间和用途。整个展厅给人印象只有一个字,壕!!!
3. 出土数量最多的五铢钱
五铢钱是汉代最主要的货币形式,始铸于汉武帝时期,因其重量为五铢(约3.25克)而得名,其流通时间长达7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之一。其形状圆形方孔,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古代宇宙观。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五铢钱数量极为惊人,总计超过200万枚,重达10余吨。这是啥概念呢,Deepseek告诉我,西汉中期,由于战争和货币贬值,一枚五铢钱的购买力大约是0.3公斤粮食,200万枚总共约可买60万公斤,以今时今日的普通大米按5元/公斤估算,这些五铢钱约300万人民币;即使按重量估算,10吨也是相当于200万的1元人民币!


图:成串成串的五铢钱
海昏侯墓出土的五铢钱包含武帝五铢、昭帝五铢、宣帝五铢数种,虽然形制略有差异,但是都同样承载了汉代的繁荣与辉煌,也呈现了海昏侯刘贺富甲一方的雄厚财力。
在展馆中,这些钱币就是成箱成箱的展示在世人面前,更是有一面墙,全部都是成串成串的钱!看得我情不自禁地星星眼~
4. 最早的齐论语及孔子像
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五千多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其中《齐论语》是失传近两千年的珍贵文献,比传世的《鲁论语》多出《问王》和《知道》两篇,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此外,出土于刘贺墓主椁室的西室的“孔子徒人图漆衣镜”,上有孔子及其五位弟子的画像和传记,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孔子像,有专家说这个穿衣镜极有可能是刘贺生前使用物品。据说文物还在修复阶段,目前在展馆中仅能看到复制品。
虽然目前尚未能看到真迹,但是这些充满人文精神的文物不由得让人深思,一个至死都崇尚儒家思想,珍爱儒家经典的人,真的是史书中那个在27天做了上千件荒唐事,荒淫无度十恶不赦之人吗?

5. 印象最深的青铜器
在海昏侯博物馆中有这么几个青铜器印象深刻,其中最最最深的就是下面这展青铜雁鱼灯。第一眼是被其特殊的造型吸引,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流畅的线条呈现出鸿雁的丰腴,然而最让人震惊的是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巧思。
其一便是在灯罩的一侧还附有灯柄,轻轻转动就可以控制灯盘从而调节亮度,类似酒精火锅的调节旋钮;
更巧思的是它是一个具有内循环系统的环保灯:鱼和大雁的身体均是空心的,灯火点燃后的油烟会被灯罩挡住,通过大雁的“脖子”把烟吸到“肚子”里,这时候再在“肚子”里装上水,就能将烟消化掉,通过巧妙的设计避免有害成分的挥发,妙!

图:青铜雁鱼灯
古代的酒具、食器种类繁多,名字的生僻字总能让自己有文盲的既视感,比如下面这个酒器名字让我又学了一个字:卣(yǒu),先秦时期的酒器。它开始吸引人的是通身复杂的纹饰,提梁为扁条形,与器身衔接处各有一兽首,通体以雷纹为地,盖面饰凤鸟纹,提梁纵向设置表面饰斜角顾首的夔龙纹,肩部饰夔龙纹和凤鸟纹,精美异常。
这个西周时期产自宝鸡的器物如何会出现在南昌西汉墓葬的陪葬中?是赏赐、馈赠?亦或是古人的文物收藏?无疑给刘贺的“人设”更添一丝谜团。

图:西周凤鸟纹提梁卣(yǒu)
你看,这个香炉的顶部是不是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博山炉“因此而得名。脑补一下当熏香点起,袅袅仙气从镂空的纹饰中缓缓溢出,山巅在逐渐升腾的仙气中若隐若现,加之器身的纹饰,自然形成群山朦胧、众兽浮动的效果。
歌舞礼乐、丝丝香韵、美酒佳肴……可真是”色香味“俱全人生意趣!

图:鎏金青铜博山炉
6. 最有新意的”小心机“
私以为博物馆的优劣,除了其本身的藏品价值以外,其陈设排列、参观动线等细节带给受众的感受和科普效果同样重要。海昏侯博物馆的文物价值不言而喻,其馆藏设计中的诸多小心思也着实圈粉。
古代的酒器、食器、乐器等等种类繁多,大多数博物馆都会用图文列表形式绘制各类器具的应用场合和用途,对于我这个外行,没啥感知。海昏侯博物馆的巧思在于仿造汉代的礼制,将各类器物各归各位,观众可一目了然知道:原来如此~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巧思在于它解了我多年疑惑。以前还总在想,现代科学可以通过碳十四的半衰期进行断代,古时候的盗墓贼又是如何根据洛阳铲带上来的泥土来判定是否有宝藏呢?
看了墙壁上的科普图,清晰地将土层结构展现出来,于是恍然,原来如此!因为在墓葬施工过程中,会挖出大量土方,经过经年日晒风干后,会与周围的土壤混合,再回填入墓中,于是便会形成颜色各异的五花土。盗墓贼使用洛阳铲等工具挖到土层,若出现“五花土”则大概率有古墓,虽非正道人士,但是不得不说,他们身上真的是……有两把刷子。

馆内还有各种科普互动,适合亲子教学也增加观展趣味性,印象比较深的是投壶体验,地上散落一地的漏壶之签,捡了一把都失败了,总算投进去了一个,去头掐尾的视频也算”百发百中“,哈哈哈,想必如今”套圈“大概是传承于此吧!
结束语:
当历史成为”历史“的那一刻,真相已成谜团,仅存道理各在人心。考古,或许能填补某空白,但从来无法还原真相!诚如历史上真正的刘贺,究竟该让人恶其“荒淫无度“,怒其“无权无谋,不堪一击”,还是悲其”遇人不淑“,怜其”空有才华,壮志难酬“?我心里仍难有定论;你,又怎么看?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责作者自负,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网络
新闻时事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