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档案 | 名家商城 | 预约委托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行业动态 >

禁止出境文物!广东省内仅有一件一套,全在这家博物馆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4-04-14
导读: ▲ 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综合陈列楼。 供图/ 南越王博物院 本文680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远 离中原、僻处东南沿海的南越国,在历史上只存在了短短93年时间,就消失在人们视线中。直到1983年,广州闹市区的一次工程,才意外揭开了南越
图片
▲ 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综合陈列楼。供图/南越王博物院
 
 
本文680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图片

离中原、僻处东南沿海的南越国,在历史上只存在了短短93年时间,就消失在人们视线中。直到1983年,广州闹市区的一次工程,才意外揭开了南越国的秘密——西汉南越王墓的发掘,直接将人们带回了南越国现场。文帝玺印、丝缕玉衣、船纹铜提筒、舶来银盒……一件件文物叙述着这个古国的历史。
解放北路867号,一座红砂石外观的宏伟建筑——南越王博物院,犹如一座穿越历史的城堡,屹立在一派繁华景象的广州街头。
在1983年6月之前,这里只不过是一座低矮的小山丘,名为象岗,海拔只有49米。象岗东面不远,有著名的越秀山,其最高处海拔虽然也不过区区70多米,却是古城广州城区的三山之一。1980年,为了给广东省人民政府基建处建设四栋宿舍楼,耗时三年,象岗被削低了17米,平整出一块5000平方米的地皮。1983年6月9日,在给其中一栋宿舍楼开挖地基时,象岗安守了漫长岁月的秘密,被骤然揭开——大块平整的石板下面,一座大型西汉古墓重见天日!
图片
  南越文王墓主棺室。供图/南越王博物院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至当年10月6日,野外发掘工作全部结束,共计出土珍贵随葬品10434件,包括礼乐、兵器、饮食、服饰等各种门类。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这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墓完整无缺

这是一座西汉南越王墓。很长时间以来,广东省史学界和考古界人士心中都缠绕着一个“结”:广州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南越国都所在地,却始终未发现南越王墓葬。此番象岗南越王墓的发现,把“结”打开了,两千多年前的南越国也顿时如画卷般铺现在眼前。


• 01

赵佗:一个河北人在岭南的逆袭
远离中原、僻处东南沿海的南越国历史,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过一段详细记载。根据《史记·南越列传》的说法,这个国家存在时间只有93年,共五世
南越立国时间不算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不堪一击的小国。南越幅员之广,汉初十几个诸侯国鲜能与比。而它们更无法与南越相比的是,这些诸侯国都是在汉初由刘邦分封,而南越却是在秦朝灭亡不久,自行称王。
这个自行称王的人名叫赵佗。
图片
图片
▲ 墓室所在位置示意图与墓室剖面图及平面图。

按照司马迁的记载,赵佗本是真定(在今河北正定)人。当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久,又南下平定岭南,设置桂林(郡治布山,在今广西桂平)、南海(郡治番禺,在今广东广州)、象郡(郡治所在争议很大,约在今越南北部)三郡,而赵佗则被任命为南海郡下属的龙川县(在今广东龙川)。这一年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这个年份也被认定为广州建城史的开端

赵佗在南海一待就是十几年,杂处当地越人之间,与中原的交往渐趋减少。

公元前209年前后,赵佗迎来了一生中最为重大的转折时刻,那时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死沙丘(今河北广宗),幼子胡亥登基,是为秦二世。这是中国历史上极黑暗的一段时光,暴政之下,天下大乱,以陈胜、项羽、刘邦等人为首的各路叛军与秦军混战不已。此时,南海尉任嚣重病在身,自感时日无多,便派人将龙川县令赵佗找来,托以后事。

任嚣说,天下乱到这种地步,也不知未来会是什么模样。南海虽偏僻遥远,日后恐怕也难免遭乱兵侵扰。我打算派兵断绝与中原的交通要道,拥兵自守,以待时局变化。可惜,我命不久矣,不能再有什么作为了。南海之地有山海之险,东西绵延数千里,而且又有不少中原来的人辅助你,当可立国了。遍视郡中长吏,多为平庸之辈,只有你值得信任,南海的将来就托付给你了。

图片
 这件人操蛇鎏金铜托座,是屏风下部转角位的构件,现藏于南越王博物院。屏风铜构件一共11件,包括2件朱雀铜顶饰、3件双面兽首铜顶饰、2件蛇纹铜托座、2件人操蛇铜托座和2件蟠龙铜托座。其中一套铜构件(5件)入选《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不久任嚣去世,已经身为南海尉的赵佗随即遮绝通道,聚兵自守,然后又杀鸡儆猴,杀了一些秦朝所置官吏,树立威望,将南海郡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这一番动作并没有耗去多少时间,而秦朝已然灭亡,赵佗抓住时机,一举吞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
此时已是公元前203年。一年后,刘邦扫平天下,正式称帝,定国号为汉。汉高祖刘邦登基之后数年间,为巩固皇权,以各种借口消灭了七个异姓王,分封了九个同姓诸侯国,再加上因实力弱小而得以自保的异姓长沙王吴芮,共计十个诸侯国。
南越王赵佗,自然是不在“合法”诸侯国之列的。事实上,刘邦一心要杀赵佗,只不过汉朝初立,国势不强,无力远涉南海,于是刘邦作出宽宏大量的模样,“释佗弗诛”,而他内心坚守的,却始终是“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信念。
汉高帝十一年,即公元前196年,刘邦下诏立赵佗为南越王,剖符通使,并谆谆叮嘱赵佗:好自为之,勿为患害。刘邦此举,当然并非出于真意,只不过汉朝内部不宁,他只能采取措施,先稳住赵佗。

图片
▲ 西汉时期南越国示意图。供图/南越王博物院

赵佗答应了刘邦,但内心所想却是另一回事。等到刘邦去世,吕后独揽大权,赵佗即借“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之机,称吕后听信谗言、背弃前约,于是自立为南越武帝,并发兵攻打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吕后派军前往攻击赵佗,士卒却被南方的气候所困,军中大疫,历时一年余,居然难以进入岭南。此时又恰逢吕后驾崩,汉军只好草草罢兵。
对汉朝用兵的胜利,让赵佗产生了一种幻觉,他以为南越已经足以与汉朝抗衡了。于是在吕后驾崩不久,就仿效汉朝制度,大张旗鼓正式称帝,即南越武帝。汉文帝元年,即公元前179年,当陆贾以太中大夫的身份再次前往南越,责备赵佗私自称帝之时,赵佗虽然表面上十分惊恐,以“蛮夷大长老夫臣佗”自称,并说自己称帝不过是“聊以自娱”,愿意去帝号,为汉朝藩臣,但实际上,他依然我行我素,称帝如故,只在派使者朝见天子时才称王。如此一直到西汉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
赵佗长寿,大概活了一百多岁。他的子孙们依然奉行着他制定的策略,在处理与汉朝的关系时一面称臣纳贡,维持表面和平,一面继续暗自称帝,绝不使南越国受汉法约束。自公元前137年至公元前111年,南越国又历四代王,分别是文王赵胡明王赵婴齐哀王赵兴,以及没有谥号的末代南越王赵建德
公元前111年冬天,汉武帝刘彻派遣楼船将军杨仆和伏波将军路博德等人,率军攻破番禺城,南越国灭。南越故地被汉武帝划分为九郡,直接归属汉朝。
图片
▲ 西汉圆雕长袖玉舞人,藏于南越王博物院。

南越的历史,一直是想摆脱汉治、独立自主的历史。屡次归附与叛变,贯穿了南越的发展脉络。然而,它最终的命运,仍是归汉。即便赵佗再想自立,他作为汉人移民,已经无法让南越形成独立于汉之外的文化圈。

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即在方方面面,昭示出南越与汉朝千丝万缕的联系。
 

 02

龙钮金印:南越王的野心

自古岭南出奇珍。在记载西汉逸闻轶事的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中,南越王赵佗曾经向汉朝皇帝进献一株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欲燃。”历史上不喜欢收集奇珍异宝的帝王少见,而赵佗收集的这些珍奇,大约都被他带进了幽深的墓穴。

关于赵佗墓葬的种种神奇传说,引来了后世无数贪婪的眼睛。三国时,东吴王孙权为补充军需,曾经派人在番禺四处寻找赵佗之墓,但最终只找到了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的墓葬。尽管不如传说中赵佗墓藏那般奇珍异宝多如牛毛,孙权在赵婴齐墓中的收获也可谓巨大,《交广春秋》说,赵婴齐身着金缕玉衣,所有饰件都是纯金打造,身边还有一堆玉玺金印…… 

 

图片
▲ 象岗古墓中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赵胡僭越称帝的铁证,其尺寸和材质都突破了秦汉时期帝玺的规制。

 

象岗这座古墓如果真的是南越王墓,里面该是何等景象?

1983年9月22日,考古队从主墓室的棺椁中发现了九枚印玺,其中一枚金印和两枚玉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枚金印出土于墓主胸部,纯度达98%,龙钮,印面阴刻四个篆字“文帝行玺”,是目前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大一枚西汉金印;一枚玉印出土于墓主腿部和腹部之间,为墓主名章,印面阴刻篆书“赵眜”二字;另一枚玉印出土于墓主腹部,印文为阴刻篆书“帝印”!

 

确凿无疑这是一座南越王墓。而南越国历史上的“文帝”,毫无疑问就是第二代南越王——文王赵胡(即赵眜)。

《史记·南越列传》记载,赵胡行事低调。他即位不久,公元前135年,闽越王郢兴兵攻击南越,赵胡随即上书向汉朝求援,态度十分恳切,言必称臣:“南越和闽越都是汉之藩臣,不该互相攻击。如今闽越兴兵侵臣,臣却不敢兴兵以对,还是请天子下诏吧。”




▲ 图为“帝印”与其封泥,二者同属西汉南越王墓的主人赵胡,与“文帝行玺”一样,都是南越王僭越称帝的证据。摄影/朱子浩

当汉武帝刘彻帮助赵胡化解了危机之后,赵胡感激不尽地向汉朝的使者庄助表白心意:“天子为臣兴兵讨伐闽越,臣就算死了,也无法报答天子的恩德!”他觉得只是说说显得诚意不足,就把太子赵婴齐送到长安做宿卫(皇帝的警卫),实际上就是去做了人质。然后他又告诉庄助:“你先回去吧,我收拾收拾,过几天亲自去长安朝见天子。”结果庄助刚走,赵胡就采纳大臣的建议,装病,不去了。
赵胡在位15年间,南越国与汉朝之间的关系可用“和谐”来形容。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强盛,赵胡不敢公然对抗,只能小心谨慎地向汉朝称臣。司马迁在《史记·南越列传》中说,公元前122年,赵胡去世了,谥号“文王”。
司马迁不知道,这个表面谦卑谨慎的南越文王,与赵佗一样,从未放弃做皇帝的念头。象岗古墓中出土的这几枚印玺,即是赵胡僭越称帝的铁证。尤其那枚“文帝行玺”金印,其尺寸和材质都已突破了秦汉时期帝玺的规制

根据汉制,“文帝”应为皇帝死后的谥号,但赵胡生前即自称“文帝”,可见对于这个称号何其向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极可能是因为南越国根本就没打算遵守汉制。比如,赵胡不用汉的纪年,而是使用南越国自己的纪年



03

丝缕玉衣:最豪华的敛服

当死亡即将来临时,赵胡并不甘心。

像那个时代的众多帝王诸侯一样,他渴望永生,于是大量服食“仙丹”。他的墓中,西耳室的墙角下,出土了一堆五色药石,有紫水晶、硫磺、雄黄、赭石和绿松石之类,都是炼丹之物。据说,内服丹砂和铅,能镇静安神、镇逆定喘,但这些看上去很美的丹药常常夺走人的生命。赵胡可能就是一位服食丹药的受害者。

从西耳室出来向前,进入主棺室。那是赵胡死后的寝宫。如今,主人早已化作朽骨,灵魂也不知去了何方。但他身上那件玉衣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图片
 图为南越王墓出土丝缕玉衣。

考古队发现这件玉衣时,那些玉片早已散落在地,不堪收拾。根据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先生的建议,1983年9月29日,考古队采用“竹签插取套装法”将玉衣完整取出,运往北京进行修复。这件玉衣由2291块玉片组成,分为头套、上身衣、袖筒、手套、裤筒和鞋六部分,全部用丝线穿系和麻片粘贴编缀而成,全长1.73米,修复难度极大。在北京,中国考古研究所的白荣金先生耗费三年的时间才完成复原工作。1990年8月31日,丝缕玉衣被押运回广州。

玉衣盛行于西汉武帝时期,至三国曹魏时被废止,三百年间盛行不衰,以满足帝王诸侯们不朽的幻想。这些尊贵的人相信,玉乃阳气之精,置其于死者身上,可令尸体不腐
值得一提的是,南越王赵胡的玉衣是国内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也是从未见于文献和考古发现的新品种。僻处南陲的南越王赵胡,虽欲与汉朝分庭抗礼,但在各种制度礼仪上,处处向汉朝看齐,使用玉衣即是鲜明的例子。

图片
▲ 南越王墓出土的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它的图案后来成为南越王博物院的院徽。

不管赵胡是否乐意,他统治下的南越国都是作为汉朝诸侯国存在的,形式上如此,文化传承上更是如此。南越国整个手工业行业,不仅生产工艺、器物形制与汉朝一脉相承,就连艺术风格、图案与花纹也基本一致。

赵胡墓中共出土玉器多达240多件(套),数量几乎比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随葬玉器多一倍,其中玉璧有70多件,玉剑饰58件,组玉佩11套,玉印9枚,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种齐全,某些器物完全可以用杰作来形容。比如“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是以青白玉雕刻而成,设计上分为两圈,内圈透雕一条游龙,前爪伸出圈外;外圈透雕一只凤鸟,站在伸出的龙爪上,回首圈内;龙凤相视,构图完美和谐,是中国汉玉中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

图片
 犀角形玉杯,堪称汉玉之绝品。是我国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03

波斯银盒:她从海上来

一件充满异域风格的银盒出现在南越王赵胡的墓中,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银盒呈扁球形,盖与盒身上采用锤鍱工艺,压制成对向交错的裂瓣形凸纹。这种锤鍱压制的工艺及纹饰、造型都带有鲜明的古代西亚波斯银器的特点,在西方很常见。

图片
 南越王墓出土蒜头纹银盒。 供图/南越王博物院

波斯就是古代的伊朗,这个由居鲁士创建的帝国始于公元前550年,亡于公元前330年,正值中国东周时代后半期。
专家认为,赵胡墓中的银盒是一件海外的舶来品,只不过,它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之后,被轻微地整了一下容,“主刀”的工匠根据汉代器物的特点,在盖子上焊接了盖钮,在盒底加上了圈足,还在器身上留下了“私官”等铭文。
赵胡墓中所出土的与西亚有关的器物,还有一组金花泡,就是赵胡所穿“珠襦”上的装饰品。这组饰品的设计和加工都十分精细,球面形泡体上的金丝和金珠都是焊接上去的。这种工艺技术,同样被认为来自古代西亚地区。

银盒、金花泡等带有异域风格的出土器物,已被学者们公认为“南越与海外通商贸易的最有力的物证”。而且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们是通过海路传入南越的。对于这条南海交通航线,《西汉南越王墓》一书,以《汉书·地理志下》有关汉王朝与东南亚和印度海上信道的记载为依据,指出:“从南越王墓出土的有关海外实物资料的原产地看,这条南海交通航线很可能在南越国时期就已经开辟了。”

这条航线,往往被纳入一个更大的交通网络之中,即“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主要以贩运瓷器为主,因此有时也被称为“瓷器之路”。
图片
图片
▲ 
这只船纹铜提筒出土于南越王墓,筒上刻划有四只大船,还绘有龟、鱼、鸟,并有“羽人”战士手提敌人首级,或执宰俘虏等情形,充溢着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供图/南越王博物院

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六千多年前,岭南地区的先民就已经开始驾驶独木舟在近海活动。至迟到了春秋战国时,他们的船只已经穿梭于南中国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其文化间接影响到印度洋沿岸及其岛屿。海路逐渐宽广和畅通起来,因为造船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者们普遍认为,南越国时期,他们已经能够制造数十吨的楼船。而船纹铜提筒上的海船图像则表明,岭南人掌握这种技术的时间可能还要往前追溯很多年。

当然,赵胡墓中的银盒也并非一定是由海路而来,但无论答案是什么,都不妨碍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赵氏统治下的南越国,其商业贸易水平,较之秦汉以前已有了长足进步,事实上,他们把岭南地区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图片

▲ 由莫伯治先生主持设计的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堪称博物馆建筑中的经典。

赵胡墓发掘完成后,在原址上建成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2021年,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与南越王宫博物馆合并,组建成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

莫伯治先生主持设计的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浓缩了赵胡墓乃至岭南文化的精华,总体设计从中国传统的红墙绿瓦大屋顶的格调中突破出来,既沟通了历史,又凸显出现代岭南建筑的风格与气派,已经成为博物馆建筑的经典。
正门的两堵石阙上,有著名雕塑家潘鹤设计的巨幅浮雕,上面的男女越人图案,与基座下一对石虎相呼应,使汉、越、楚三种文化内涵完美融合在一起;主体楼的红砂石墙上,巨幅的战船纹浮雕则表现了“越人善作舟”与“海上交通”的悠久历史;而主体楼的三个铝合金镶玻璃尖顶,又在整体的古朴气息上突出了现代感……
那不是普通的玻璃,其设计原型是南越王墓出土的一批中国最早的平板蓝色玻璃。这种玻璃,在汉墓中还是第一次发现……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网络
Copyright Reserved 2018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20896号-1
中心地址(ADD):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同煌路26号5楼 中心邮编(P.C):200083 中心邮箱(E-MAIL):mastersappraisal@163.com
中心网址(WEB):www.mastersappraisal.cn 中心电话(TEL):+86-21-65163041 中心热线(live):18016022104 中心传真(FAX):+86-21-65166129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