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档案 | 名家商城 | 预约委托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行业动态 >

中国金币简史之一:金币的起源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4-03-11
导读: 要了解中国货币是如何起源的,让我们从春秋战国时期出发。在这个时期,在华夏大地已经出现了广泛使用的货币,主流的货币是青铜币,包括 布币 ,刀币,环币以及蚁鼻钱。 从出土的情况来看,其中布币与刀币是主流的货币,它们一个从农业工具的农铲变化而来,一
图片

 

要了解中国货币是如何起源的,让我们从春秋战国时期出发。在这个时期,在华夏大地已经出现了广泛使用的货币,主流的货币是青铜币,包括布币,刀币,环币以及蚁鼻钱。从出土的情况来看,其中布币与刀币是主流的货币,它们一个从农业工具的农铲变化而来,一个从武器的刀具中变化而来。布币为中原地区多使用,刀币为北方或东方的地区,如燕国、齐国等地多使用。按彭信威先生的说法,这是因为当时中原地区的人以农业为主,而东、北部的人多从事渔猎。环币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不多,但是却为后世中国各朝代使用的主流钱币—方孔圆形铜钱,提供了样板。环币使用最多的国家是魏国,很有可能来自礼器的玉璧造型。蚁鼻钱是楚国日常使用的钱币,样式演绎来自商代流行的货贝造型。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的货币体系已经相当发达,这说明中国地区的货币起源,还要往前寻找与探索。

 

图片

刀币

图片

战国环钱

图片

蚁鼻钱

 

在人类早期社会中,在物质不丰富、社会交流不频繁的时候,人们都是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实现物质交换。在早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泥板上就留下过“以啤酒交换粮食”的记录 。在《诗经•卫风•氓》里有这样一首:“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意思是说,你看那个抱着棉布来和我换丝绸的男子,他呀,根本不是来换丝的,他就是想来和我套套近乎。可见,以物换物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普遍存在的贸易方式。也有学者认为《氓》里的布,是指青铜布币,但是目前主流的观点讲述布与丝交换的故事。

 

图片

青铜布币

 

随着早期城市的崛起,地域越来越广阔,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以及与外来文化的贸易与交流也更加频繁,以物易物的方式就满足不了生活的需要。比如说,有人想要用自己手里的陶罐去换别人的山羊,而对方却想要用山羊换棉布,这样的话,交易就无法顺利进行。于是,人们不能不寻找一种能够为大多数人接受的第三种物品,作为彼此交换的中间媒介。这个时候,一些重要的社会物资,古希腊世界的牛,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猪,美索不达米亚的粮食与啤酒,就充当了社会贸易的一般等价物角色。这样子,人们在做交易的时候,就可以说:“我这个陶罐,值一头牛。”“我这车棉布,值一头猪。”但是,这些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物品,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货品,它还具有货币以外的实用功能。在中国区域,随着生产的发展与物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慢慢固定到一种物品上,这个物品就是海贝。

 

图片

石质及玉质仿刻贝币 山东博物馆

 

海贝,花纹美丽,小巧玲珑,质地坚硬。早在新石器时期,来自太平洋与印度洋沿岸的海贝,就成了内陆先民喜爱的珍贵之物。人们把海贝认真打磨,钻孔串起来,当做重要的装饰品,戴在身上。从目前考古出土的海贝情况来看,最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就发现了用贝壳做装饰品的证据。对于海贝的热爱,在中华大地新石器时期的诸多区域都有发现,比如青海省境内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马厂文化墓葬,以及齐家文化、四坝文化等等。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发现是位于中原的陶寺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中,也发现了海贝作为珍贵财富,出现在高等级墓葬中。二里头文化是中原地区最重要的早期青铜文化,从众多的考古学证据来看,二里头文化对中华大地同时期的诸多文化都产生了引领的影响,众多考古学家把它与文献中的“夏”王朝联系在一起。2002-2004年,在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90余枚海贝。作为中原最有影响力的二里头文明对于海贝的使用,奠定了海贝成为货币的重要基础。

 

海贝成为最主要的货品,形成在商代。商王武丁的王妃妇好墓,出土了海贝6880余枚。同时期山东青州市的苏埠屯大墓出土海贝3790枚,四川广元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海贝4600枚。大量的海贝出土,说明海贝的主要功能已经从装饰品转化成实物货币,并成为商朝重要的货币形式。

图片

保德铜贝 商代 山西博物院

 

海贝作为实物货币,在商王朝以及周边地区得到广泛使用。到了商代后期,随着青铜技术的发展,我国第一种金属货币 — 铜贝,终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所谓“铜贝”,就是指用青铜铸造,模仿海贝造型的金属货币。1971年11月,在山西省保德县出土了一批商代晚期的文物,其中就包括了109枚铜贝和112枚海贝。这批被称为“保德铜贝”的商代金属贝应该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金属铸币,时间为公元前1000多年。从海贝到铜贝,看似相仿,其实是货币史上非常重要的突破。这意味着我们的祖先摆脱了实物的束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物种 —“货币”。铜贝没有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实用功能,主要的功能就是商品交易与财富贮藏。它的出现,是人类货币史上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东亚地区首创的金属货币形式。同时,铜贝的出现,也是商代中晚期商业、人口以及社会分工大发展的物质证据。

 

图片

贴金海贝 东周 山西博物院

张文斌先生摄影

 

随着铜贝的广泛应用,一种更加珍贵的金属贝币登上了历史舞台,那就是包金铜贝。包金铜贝,也叫贴金贝,是在已经铸造好的铜贝表面贴上薄薄的金片,使之看起来,如同金贝一般。由于制作工艺比普通铜币复杂,因此考古学家们推测,包金铜币不是日常流通的普通货币,而是用于赏赐、或者大金额支付使用的。目前包金铜贝,在中原地区频频被发现。20世纪30年代,在河南辉县春秋战国墓葬中出土了千余枚包金铜币。1999年,在河南洛阳的东周墓葬出土26枚包金铜贝。1993-1994年,河北邢台的春秋墓葬里,出土了超过500枚的包金铜贝。包金铜贝,是一场大胆的尝试。它的出现,说明中原文化对于黄金价值的进一步认可,也为纯黄金制作的货币 —“爰金”最终出现,打下了基础。
 

"南窑庄窑藏"得发现
1982年2月10日的早上,春节刚过,春寒料峭,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里有个叫万以全的小伙子,刚刚照顾好怀孕的妻子,出门和全村人一起疏通沟渠,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他做梦也没想到,那天他居然改写了中国考古界的历史。
因为万以全来得晚,他被分配到了位置最高,淤泥最多的一段土堆。他很不情愿,但也没说什么。昨夜的一场暴雨,让土堆表面覆盖了淤泥,松软而泥泞。万以全第一锹下去,就碰到了一件破碎的铜盆,一个大泥块被甩到岸上,还特别沉。他蹲下去查看,抹去泥,一件黄澄澄的金兽露了出来,金兽底部的凹陷处还嵌着几块金币。在大哥万以才的帮助下,兄弟俩又在金兽下方找到一只铜壶,壶内塞满闪闪发光的金币。

图片

南窑庄窖藏发现时的照片

 

他这一锹,挖出了大部分考古工作者,一辈子都挖不到的“绝世珍宝”,这就是中国考古学界非常著名的“南窑庄窖藏”。这里说的窖藏,是考古学里的专业名词。我们在博物馆里参观时,经常可以看到某些文物的说明牌上标注着“XX窖藏”的字样,比如说“何家村唐代窖藏”、“青州龙兴寺窖藏”。那么,什么是考古学里的窖藏呢?窖藏,在这里,是和“墓葬”、“祭祀”等相对应的考古学名词,它是指古人因为某些原因(躲避战乱、储藏财富)将财物(文物)埋藏起来的做法,我们通过考古挖掘,使得它们重获新生。

图片

错金银陈璋圆壶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汉金兽盖 南京博物院

张文斌先生摄影

 

今天,“南窑庄窖藏”这些文物都成了南京博物院最重要的馆藏文物。那件铜壶,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错金银陈璋圆壶”,不仅代表着战国金属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还记录了公元前315年齐国伐燕的重要历史铭文金兽盖子,是新中国考古发现迄今重量最大的一件金器,重9100克,含金量99%。而铜壶里装着的金块里,就有11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黄金货币,来自战国时期楚国的金币“郢爰”。
 

博物馆里的“郢爱”

图片

郢爰板 战国 南京博物院

张文斌先生摄影

 

当你走进南京博物院的展厅,一定会留意到一块造型简单古朴的金板,它平面呈长方形,边缘斜直,两头微微翘起,弯曲成瓦片状。这是“南窑庄窖藏”中最大最完整的一枚楚国金板,同时它也是目前全中国考古发现迄今最大最完整的一块。它长12.6厘米,宽8厘米,厚3毫米,面有篆书“郢爰”阴文印记, 其中完整的有五十四个(纵6行,横9行),半印的有六个。

 

图片

郢爰板 战国 南京博物院

张文斌先生摄影

 

金板上的文字 — “郢爰” 到底代表着什么意思呢?“郢”,按《说文解字》的说法,是战国早期楚国都城的名称,始建于公元前689年,位于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公元前278年(楚襄王二十一年)楚国的都城-郢被秦将白起攻破,楚王迁都至陈,即今河南淮阳。到了楚考烈王时期,公元前241年,楚国会同诸侯共讨秦国失利,又继续东迁国都到寿春,就是今天安徽寿县,仍名为郢。

 

“爰”字比较有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爰”通“寽”,是重量单位,最早出现在青铜器的铭文上。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先秦时期“爰”与“寽”不是一个字,是在汉代开始误读成一个字。无论学者如何解读,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郢爰”这两字理解成:“在楚国都郢制作的标准重量的金币”。

 

根据钱币学家彭信威先生在《中国货币史》里的论述,虽然楚国统治者试图打造统一标准重量的金币,但是由于多地铸造以及技术水平受限,各地出土的爰金大小、金钣厚度都有不同,难以得出“一爰”的准确重量。

 

图片

郢爰板 战国 南京博物院

张文斌先生摄影

 

楚国金钣,一般有两种形状。一种是类似龟甲,中间凹入,四面外伸;另一种是类似瓦片形状。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就属于后者。前者的使用时间要早于后者,而后者发现的数量则远远大于前者。每一块楚金都刻有特定的铭文印记,这些印记一般1-1.5厘米见方,形似印章。一块楚金上,往往密密麻麻排列着印记,印记大致平行,但不完全规则排列。

 

楚金上的铭文,除了南京博物院藏的“郢爰”之外,目前发现的还有“陈爰”、“专爰”、“䣓爰”和“卢金”。其中“郢爰” 出土的数量最多,因此人们多以“郢爰”作为楚国金币的代表。不同的铭文代表了楚国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铸造信息,比如说“陈爰”代表在楚国战国后期的新都城“陈”铸造发行的金币。因为有不同的铭文,但是每一种铭文里都有一个“爰”字,因此考古学界把楚国金币统称为“爰金”。楚国“爰金”的诞生
 

楚国“爱金”的诞生

图片

郢爰板 战国 南京博物院

张文斌先生摄影

 

除了黄金器物的大量涌现,以及黄金加工工艺的推陈出新,黄金也第一次作为货币,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了,这就是楚国爰金。楚国爰金诞生在战国时期,大约公元前3世纪左右。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认为楚国铸造爰金,是在楚考烈王迁都寿春之后(公元前214年)发生的事情,因为一开始人们并没有在湖北找到爰金。1971年3月,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公社郢南大队社员,在楚故都纪南城东南的郢城南城墙内修水渠时发现了一块楚国“郢爰”金币,这就说明在楚国迁都之前,就已经开始制造爰金了。但是,从目前考古出土(以及民间收集)的信息来看,大部分的爰金都是在寿春被制造出来的。因此,主流的考古学观点认为,楚国大规模制作爰金,是在战国晚期的都城寿春进行的。

 

楚国是先秦时期唯一以黄金为货币的国家。为什么是楚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楚国出产黄金。在战国时期的中原地区,黄金还是非常稀缺的资源,能够出产黄金的地方很有限,而楚国却是以盛产黄金闻名于世的。《战国策·楚策三》里就记载:“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 管仲也曾在《管子·地数》里羡慕楚国的黄金,这也从侧面表明了当时华夏各国对黄金价值的认可。

 

春秋中期之后,华夏各国经济都高速发展,财富迅速积累,各国对于黄金的需要都大幅提升,楚国的黄金除了供给本国之外,也供给到了北方诸国。秦国、齐国都曾出土过楚国爰金。爰金的流通地区比较广泛,以安徽寿县为中心,东到大海,西至陕西,南到湖南,北到山东,这些地区都出土过爰金,这也就是说,楚国的爰金,从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楚国内部流通的货币,而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使用的“国际货币”。

 

图片

郢爰板 战国 南京博物院

张文斌先生摄影

 

那么,既然黄金在战国时期是如此珍贵,楚国的爰金在当时是如何使用的呢?爰金铸造的时候是一整块的。从南京博物院馆藏的这一件来看,至少包含了60小块。爰金在使用的时候,化整为零,从金版上切割下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天平称量后,再换取其他货品。因此,我们从出土的爰金上可以看到,它们大小不一,而且很多爰金边缘明显有被切割的痕迹。从这个细节来看,爰金是一种称重货币,也就是说,人们并不是用“一枚金币可以换取多少货品”方式看待爰金,而是每次支付时,通过称重的方式,确认金币可以兑换的价值。

 

图片

郢爰细节

张文斌先生摄影

 

所以,在这一点上,黄金材质的爰金和同时期铜材质刀币、布币以及后来的圆形方孔铜钱在使用上是不一样的。这些铜制的货币交易时都不用称重,而是用货币的数量来判断兑换的价值,就和我们现在用的硬币一样。

 

从文献记载来看,爰金主要用于大宗交易的支付上,比如国与国之间的赔款,国王对大臣的赏赐,游说诸侯的礼物、重要联姻的聘礼等等。汉代韩婴撰写的《韩诗外传集释》里记载:“楚狂接舆躬耕以食。其妻之市未返。楚王使使者贲金百镒造门,曰:大王使臣奉金百镒,愿请先生治河南。”这里讲的就是楚王用黄金作为报酬,邀请贤人为国家效力的事情。在日常生活的支付中,由于黄金过于贵重,人们并不会使用,而是使用其他铜制货币。

 

图片

郢爰板 战国 南京博物院

张文斌先生摄影

 

除了支付功能之外,爰金在战国时期起到了储藏财富的重要功能。正如我们之前讲述的,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华夏各国,还是草原的游牧部落,物质不断丰富,除了君王与首领之外,诸侯与贵族、地主与百姓的私人财富都得到了显著增加。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无论农产品或是丝织品都不是理性的保值工具,因为它们都不能久存,或不能快速变现。这个时候,爰金作为高价值的黄金,便体现出永久与保值的重要功能,而这一功能从爰金开始,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金币的历史。汉代的金饼、唐代的金铤,宋代的金叶子,无一不体现了继承自“爰金”的财富储藏功能。

 

   总结

从战国时期的楚国“爰金”开始,黄金作为货币,正式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在我国货币史的发展过程里,与青铜、白银不同,珍贵的黄金作为货币,从一开始就不是以日常支付为目的,它更多地起到了贮藏财富、大额交易、赏赐馈赠的功能。这一主要功能贯穿了我国金币历史的始终,在“爰金”之后,不同时代的君主、权贵,甚至起义军领袖都曾创造出属于他们的黄金货币。这些金币背后所蕴藏的故事,不仅精彩纷呈,跌宕起伏,而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黄金的无穷魔力,值得我们一一讲述。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网络
Copyright Reserved 2018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20896号-1
中心地址(ADD):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同煌路26号5楼 中心邮编(P.C):200083 中心邮箱(E-MAIL):mastersappraisal@163.com
中心网址(WEB):www.mastersappraisal.cn 中心电话(TEL):+86-21-65163041 中心热线(live):18016022104 中心传真(FAX):+86-21-65166129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509号